媒体+电商:连山模式如何点亮民族地区产业新局
9月15日,第八期民族地区(广东连山)电商人才公益大培训暨连山腐竹品牌推广活动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正式启动。这场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指导,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举办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电商人才的集中培养,更是民族地区探索“媒体+电商”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从“产品”到“品牌”的价值跃迁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优质农产品常陷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困境。连山的实践打破了这一魔咒。活动现场“媒体+助力连山腐竹高质量发展行动”正式启动,此举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连山腐竹的生产工艺、口感特点以及背后的壮瑶文化故事被直观呈现,赋予了产品文化与情绪价值。正如连山众创农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分享的案例,连山腐竹一年内产值破亿,这正是“媒体+”激活品牌效应的结果。
全产业链协同的新生态
活动现场,连山供销联社、首衡集团、十万电商云学堂的三方签约,与“媒体+”行动形成互补。媒体负责“打通销路”,跨区域合作负责“稳定供应链”。河北高碑店市场的产销长效机制,解决了连山产品“出山难、仓储贵”的痛点;而媒体持续曝光带来的稳定需求,则让生产端有了明确预期。这种“生产有保障、销售有渠道”的闭环,使民族电商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链升级。
人才培育的“火种计划”
培训课程围绕媒体+、AI新电商、短视频电商、短剧电商、小红书等方向,结合壮瑶文化特色与腐竹产业实际,设置了直播带货、民族短剧创作、腐竹周边设计等实战环节。这种“既懂电商技术、又善媒体传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媒体+电商”模式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如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所言,连山已连续三年举办八期培训,为全国民族县培育了大量电商“火种”。
可复制的民族地区发展范式
民族地区普遍拥有优质生态与独特文化资源,但受制于地理位置和营销能力,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连山证明,“媒体+”不是简单的广告投放,而是“内容挖掘+渠道整合+人才培育”的三维联动。这种模式能够将民族地区的“差异化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为全国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推广的经验。
连山的“媒体+电商”实践,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点亮了新路径。当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通过数字传播深度融合,更多民族地区的特色产品将走出深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