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评论网- 财经智库,观点品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新闻

中国钢铁业碳中和需注意三大误区

责任编辑:牧晓    来源:东方财富    发布时间:2021-10-22 21:23   阅读量:7259   

作为中国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业行业,钢铁业实现碳中和的难度,超过绝大多数行业。

中国钢铁业碳中和需注意三大误区

2020年,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量的近57%;但同时,中国钢铁业碳排放量贡献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

日前,“节能服务进企业”暨钢铁行业节能技术交流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多位行业专家在此间强调,钢铁业的碳中和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快了慢了都不好,其中有三大误区需要注意。

其一,“一窝蜂”推电炉钢。

近两年,在政策鼓励下,许多地方大量推广电炉钢项目。面对减量,提质,低碳发展的三重压力,中国钢铁行业该如何高质量发展?。但专家提醒,短期内,一窝蜂地大量投资电炉钢,于行业发展并不利。

目前中国生产的90%左右的钢铁是采用高炉转炉为主的长流程工艺,而短流程的电炉钢产量占比仅10%。与世界平均水平30%左右、美国近70%相比,差距明显。

相比长流程工艺,电弧炉短流程工艺,由于取消了高炉及烧结、焦化等工序,绿色低碳优势突出。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测算,全废钢-电炉钢可减少86%的空气污染、70%的二氧化碳排放、50%的能源消耗。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中国节能协会冶金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新创在会议间隙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作出长流程或是短流程的选择时,一定要在绿色低碳的目标下兼具经济效益。

李新创提醒说,目前一吨电炉钢的成本相较高炉转炉钢要高300元-400元左右。加之电价、废钢资源等的约束,电炉钢的发展目前仍有较大制约。这一问题在当前电力供应偏紧的状况下更加突出。

除成本制约外,电炉钢产品也无法完全替代高炉转炉。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在此间指出,例如:汽车钢板、制造高铁的厚板等对质量、可靠性的要求更高,目前无法用电炉等短流程工艺替代。

殷瑞钰建议,以全废钢电炉流程生产建筑用长材,来替代以中、小高-转炉生产螺纹钢、线材等大宗产品。

此外,高炉转炉等长流程工艺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开发节能、脱碳化技术,降低碳排放。李新创指出,一般长流程企业都会自备电厂,利用余压余热煤气发电。去年中国钢铁企业自发电率已达到53%。未来随着技术进步,这一比例还有望提高。

其二,单纯依靠某一项技术。

殷瑞钰指出,如果考虑完美情况,以模型来看,钢铁行业碳中和的技术路线当中,未来40年,粗钢产量下降对行业脱碳的贡献率最高,达45%,电炉流程达到39%,氢冶金为9%,节能、界面技术、智能化等贡献率为7%。

这意味着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单靠推广某一项技术是很难实现的。

李新创建议从六方面着手:一是推动绿色布局;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六是做好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

其三,“自废武功”。

虽然中国钢铁行业的确进入减量发展阶段,但李新创提醒,减量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不等于不发展,也不意味着短时间内大量关停钢厂或者减产。

自1996年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中国已连续25年稳居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位置,并逐渐成为世界钢铁工业的生产消费中心。近10年来,产量始终占据全球钢铁行业半壁江山的中国钢铁行业,长期被贴上“大而不强”的标签。

中国钢铁工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业内人士指出,在吨钢耗能与碳排放量上,中国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李新创表示,钢铁业是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不能“自废武功”。相信未来十年内,中国钢铁产量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钢铁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实际上是一场技术革命的赛跑。他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大力推广节能和能效提升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的节能新生态体系是企业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词:    

推荐阅读

中国钢铁业碳中和需注意三大误区